第三站是芬蘭。北歐的設計大國,也是很多藝術緣起的可愛重鎮。記得聖誕老人是來自芬蘭的,所以好像也對芬蘭有了更多的親切感,agnès b.這次仔細地將芬蘭訊息帶到la Maison sur l'eau,除了她最愛的攝影外,也特別帶了許多當地市集的創意商品,與大家一起旅行芬蘭,live for a better life!消費芬蘭商品或滿額3000,就可以獲得芬蘭影像筆記本。
每個人都好像是歷史的一部分。在種族意識與思想延續的包裝下,更能顯現那個人物立足在歷史課本的某個角落。好比美國國會眾議員查理威爾森與南非總統曼德拉。 「These things happened. They were glorious and they changed the world…and then we fucked up the end game. 」 (美國始終是光榮地改變了全世界,但也總是留下一堆爛攤子不好好善後...)
種族主義下的民主鬥士-曼德拉,似乎是大器了許多。「再見曼德拉」一語雙關的語意下,有準備赴死的離去和民主自由的和平轉型。曼德拉似乎與自由畫上等號,一張薄紙「自由憲章」給了超越族群的簡單詮釋,平靜下的大器,有最深刻的描述,難怪是新南非的總統。電影裡老是瀰漫著不安的氣氛,有著不知道下一刻會有誰出事的威脅,斑駁且復刻的色彩,也著實呈現那個年代下的溫度。另一位男主角獄警桂格里是協助曼德拉的隱形叛徒,更是成就民主自由下的功臣,在瞭解恨的囚禁隔離裡,逐漸懂得愛與平等間的權衡,曼德拉取代了法西斯,自由也就成為耀眼的鑽石。 兩者詮釋下的影像產物,讓我不禁想到台灣的歷年景況。政權藍綠轉移和民主獲勝的諷刺、教育延續與思想蔓延的革命,誰要對誰負責,誰該面對現實,關於政治說多了噁心,不適合放在藝術文化裡,反倒不如討論奧斯卡辦頒獎禮的幽默和格局、或是看著類似傳記類電影的伊莉莎白輝煌年代 Elizabeth: The Golden Age裡,伊莉莎白總是穿著華麗禮服,彷彿在走秀般來得輕鬆有趣多了。